【临床意义】
血红蛋白增减的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相似,l但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程度。各种不同类型贫血时,l血红蛋白量减少与红细胞数减少程度不一定成平行关系。小红细胞性贫血(如缺铁性贫血)时,l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较红细胞数减少明显;而大红细胞性贫血(如巨幼红细胞贫血)时,l红细胞数减少程度较血红蛋白量减少明显。
1.升高11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、i血氧减少性红细胞增多症(包括:i慢性支气管、i肺疾患、i心功能不全和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)、i肿瘤性红细胞增多症、i反应性红细胞增多症(包括肾小球肾炎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)和脱水。
2.降低11结合RBC、iMCV(平均红细胞体积)、iMCH(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)、iMCHC(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)、iRDW(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)等指标综合分析,l可大致确定贫血类型。
(1)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:i①癌、i白血病、i再生障碍性贫血;②红细胞内原因溶血,l如红细胞酶缺陷、i膜异常、i异常血红蛋白病、i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(地中海贫血);③红细胞外原因溶血,l如寄生虫病、i中毒和由免役作用引起的溶血;④急性出血;⑤脾功能亢进。
(2)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:i①铁缺乏、i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;②慢性失血性贫血,l如溃疡病、i月经过多;③一氧化碳中毒;④维生素B6缺乏。
(3)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:i①恶性贫血;②寄生虫病。
(4)单纯小细胞性贫血:i感染、i中毒、i慢性炎症、i尿毒症等。